当前位置:首
页-->农业论坛 |
浅谈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自贡市农业学校 范学银
[摘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中职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健词]中职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今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当前,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属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就业、择业及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有型、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抓好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四有”新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做出新的贡献。
1、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在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为青年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时代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学生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中职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竞争加剧以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交织碰撞,给中职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中职学生带来了形形色色、五彩班澜的波及和影响,使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凸现出来,直接影响到当代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1.1、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现代社会既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变幻莫测。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的加快,经济的振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人口与就业的严峻的形势,分配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如就业难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少学生认为学与不学,学得好与不好都一个样,毕业后都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对就业前景感到忧郁,因而普遍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另外,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环境污染的加重,诚信的缺失,人心的泯灭,假冒伪劣的蔓延,封建迷信、黄睹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对青年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心灵的腐蚀和侵害不容低估。少数中职学生就是在这些社会公害的浸染下,心灵扭曲或变态,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2、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当前,家庭状况变化普遍引起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同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又不尽相同。一是贫困家庭子女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不平衡。据我校对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条件好,经济较富裕家庭的学生,其消费欲较高,勤俭节约意识淡薄,花钱大手大脚,月花销高达800-1000元以上;家庭条件差,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消费水平较低,艰苦奋斗意识较强,花钱注意节约,月支出一般在200元左右。二者间差距甚大,处在贫困线下的学生,明显感觉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现代社会离婚率逐年攀升,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据我校统计: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约占30%左右。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中职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大都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和感情都相当脆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离校或离家出走,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带来诸多新的问题;三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追求分数,追求完美,给成长中的学生不断施加压力,引起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造成学生心理失望,心灵扭曲。
1.3、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社会、家庭、学校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整体。其中,学校教育在这一整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受市场调节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完全适应,没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的仍旧沿用计划经济时的统招统分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教学上多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出现厌学情绪,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逃学、旷课等时有发生。可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职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1.4、网络媒体的危害。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信息传播技术的兴起,对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网上娱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使学生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以字符为中介,因而相逢对面不相识,相互间自由自在。这些难以控制的网上虚拟人格,表现许多与现实人格,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方面,与现实社会诚信不符合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对分辨力和判断力不强的中职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如有的中职学生由于精神空虚、迷惘,便选择去网吧打发时间,靠上网聊天、玩反恐游戏发泄,通宵达旦几天不归;有的学生则在网上偷看别人的信件、发布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有的网上谈情说爱、上档受骗;有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甚至离家出走,外出会网友。如我校一学生轻信网上相约,离家出走长达一个多月,害得家人及学校四处打听,多方寻找,在学生中造成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2、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归因分析
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行为能力的作用;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2.1、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的趋势,使得现在中职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利益、自身需要和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用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有一个不等式为5<2,说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熏陶2天带来的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现代社会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恐贫症”、“仇富心态”等不仅成为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也促使了中职学生的不平衡心态的产生,在学生幼稚的心上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诱发和助长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的形成,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侵蚀。
2.2、家庭教育的失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家长行为的不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破碎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关系破裂离婚,形成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易引起学生自卑、压抑、脆弱、封闭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和更深的内心创伤;二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寄人篱下,家中无人管教,缺少父爱母爱,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意志消沉,自甘堕落;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
,使学生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得以滋生形成。要么严厉有余,关爱不足,动撤采用高压或“棍棒”教育,使一些学生感情受到创伤,产生逆反心理。
2.3、学校教育的滞后。当前,中职学生产生和形成一些不健康心理,特别是逆反心理,与现行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直接关联。一是中职学校在生源紧缺,招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二是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新意,不能回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打动学生,导致其厌学心理及厌学情绪产生;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这种被动式的教学形式及方法,窒息了现实生活中新鲜生动的教学内容,怎能吸引和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不得不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2.4、不良媒体的诱导。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培增多,而网络媒体本身受利益导向的驱使和市场需求的调节,必然造成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和一些无价值的,甚至低级趣味的亚文化同时并存,良莠难分,对成长中的中职学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伤痕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泳”等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青年学生的身心,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幼稚的心灵,对其成长造成极大伤害。
2.5、学生自身原因。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可朔性较大,自我意识能力较弱,易受外部环境条件的诱惑和熏染。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信仰、良知、道德、诚信等在社会某些层面缺失,让正处在人生脆弱期和敏感期的中职学生无所适从,产生诸多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得不到及时的解答或疏导,灵魂就极容易迷失,从而形成一些不健康心理。另外,有的学生自身心理不够健全,性格冷漠孤僻,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未来的希望,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自暴自弃,这也是形成不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心理及行为的孕育期。为此,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3.1、齐抓共管,净化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社会大环境的净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营造利于青少年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一要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力度,多制作出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二要通过社会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和音像产品市场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学生推销、演示、提供宣传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的电子游艺产品和软件产品。特别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整治,坚决查处和取缔违规网吧。自贡市已从今年8月份起,对全市294家公共营业性网吧实行“零点断网行动”。这对规范网络市场,限制超时经营,维护社会秩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加强对网络市场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努力在网上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和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三是社会各界要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各类文化体育场馆应免费向集中参观及活动的中职学生开放,以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起着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其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要认真研究当前中职学生带共性的思想、心理、情绪、要求等,又要注意分析少数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思想苗头、个性特征,在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坐标体系中找准对接点,做好工作,以预防和消除中职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二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动适应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要通过改革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评价内容等措施,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辩是非、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三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爱好及兴趣广泛性的特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入目、入耳、入心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大感情的投入。众所周知: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思想教育中吸引人心的磁铁。师生之间的情感深度与逆反等不健康心理成反比。为此,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情感人、以情教人、以情育人,真正尊重、理解、关心、激励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中一些不健康心理在情感的炽热中得到消除和矫正。
3.3、尊重人格,讲究方式,切实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育人起点和摇篮,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康心理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公益广告非常好,广告通过“打洗脚水”这件小事,对孩子起了很好的言传身教作用。学生均生活在家庭中,家庭及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是持久的、潜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和抓好家庭教育。首先,家长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即家庭教育由传统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学业成绩向注重教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的家长式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通过“三个转变”,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并用以身作则,律已正已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感染孩子,使孩儿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促使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尊重学生人格,讲究教育方式方法。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生孩子的人格,对孩子多鼓励、多激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要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不能只注意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想法、品德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再次,要努力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尤其要给予离婚及单亲家庭孩子以更多的父爱或母爱,以消除或减轻他们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使他们能与其它正常家庭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3.4、突出主题,丰富载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课余文体活动。课余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充裕,充分利用充裕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一系列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既可以占领学生的课余文化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为学生才华的施展,能力的发挥,作用的表现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各项有益活动中,知识得到增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化,素质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教育,使其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和矫正。社会和学校都重视学生课余文体活动的开展,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要突出以人为本,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寓教育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典型生动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疏导参与的方法,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尤其要结合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中职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实践、锻炼、成才。(2004年9月22日)
参考文献:
[1]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电芝 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方法 [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探索 改革 创新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链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出路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三个转变”推进职教资源优化整合
论“依法治教”与“依法治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