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农业论坛 |
论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中的主导作用
自贡市农业学校 范学银*
[摘要]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中,职业教育起着培养、培训各类人才的主导作用。本文在论述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转变及经济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人力资源及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力资源 主导作用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实施“三个转变”,推进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三个转变”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而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基础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要使众多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过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本优势,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顺利转变,全面推进四川经济的跨起式发展。
1、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转变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教育,是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在人力资源的转变和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三个转变”的迫切要求。推进四川经济的跨起式发展,必须加快“三个转变”,即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三个转变”的核心和决定性条件是实现人才资源的转变,人力资源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没有职业教育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第一线的劳动者和大批创造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作支撑,再多的土地资源和民间资金也难以转化为资本。可以说职业教育是各类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来源,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离开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则难以转变为人才资本,众多的人口负担也难以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预测: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总量将持续上升,到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亿人左右。我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将随之增长,要把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才能顺利推进“三个转变”的实施和四川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现实生产力水平的需要。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劳动能力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向劳动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谋职和生产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职业教育,使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得以提高,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和实际工作中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现实生产力水平。据有关研究表明:工业社会一个好的、有技术、有效率的工人,比一般工人多产出20-30%的产品。所以,要提高现实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1.3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手段。目前,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国约有1150多万下岗职工。我省下岗失业人员也有60多万人,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分析其原因,除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外;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2%,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2.6%。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没事干;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事没人干。一些在岗人员,由于没服务质量。为此,对在岗人员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质。总之,要解决当前就业和再就业的突出矛盾,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职前、职后培训,全面提有经过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才能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转岗适应能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
1.4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我省是农业大省,有近1200万的富余劳动力,其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相当的农民和农村劳动力,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甚至还有不少文盲和半文盲。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13%,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高达76%。可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生产技能
,加大农业的技术含量,促进劳务开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是一切经济资源的核心资源,职业教育又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重要来源,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我省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都相当丰富,职业教育也有长足发展。但我省劳动力及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市场经济发展和“三个转变”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2.1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偏低。据统计,我省就业人口中,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56%,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1%,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中还有不少文盲和半文盲。从受教育年限统计来看,全省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的年限为7.06年,低于全国7.62的平均水平。其中,就业人口中,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13年。上述数据表明,我省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下,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由此导致和引起劳动力产业结构失衡,使各产业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从而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2.2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缺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从业人口中仍以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占75%左右,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12.7%。我省从业人员中,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更低,仅占2.6%左右。这一比例反映出我省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必须尽快提高劳动者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才能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2.3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尽管有较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学科建设也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改革跟不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彻底改变职业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中的主导作用。
2.4职教与普教发展比例不协调。随着高校扩招,普高持续升温,职教则日渐萎缩,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的职普比为3.7﹕6.3,即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仅为有59人,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较,中职教育在整个高中段教育中所占比例过低。如浙江省高中段职普比保持在1﹕1左右,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为139人;江苏省为4.2﹕5.8,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为102人;山东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更快,职普比高达5.5﹕4.5,每万人口中,中职在校生达到158人。相比之下,我省职普比例明显偏低,很难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5职教资源优化整合不够。由于职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大都属于行业、部门办学,政府统筹乏力。各职业学校基本上处在小而全的分散办学格局中,学校间专业重复设置,办学设施重复建设,相互争生源、争项目、争资源,造成职教资源浪费,办学效益降低。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中职学校很难单独生存发展,亟待加强政府的宏观统筹力度,及时调整、优化整合职资源,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3.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基本思路
针对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推进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1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夯实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基础。要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必须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抓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做到初、中、高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高与普高、职教与普教、中职与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三个转变”要求的,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积极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增大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院学习的比例,并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中、初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以促进和推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3.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的经济,职业教育只有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和“三个转变”的要求,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为此,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三个转变”,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职教资源,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育。坚持“四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专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稳定和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特别是各中职学校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作为重点,切实抓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技能培训,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先培训提高后再转移输出,以提高人力资本的增殖效益。三要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各中职学校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学科专业,压缩那些需求饱和,陈旧过时的专业,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高新产业所需的学科专业。积极推行“定单办学”,市场和企业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以特色和质量求生存,以改革和创新促发展。三要按“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各中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全面树立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新理念,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自主完成各科学业。同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增强职业学校办学的生机与活力。
3.3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动就业培训上的主导作用。在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过程中,各级政府及劳动人事部门要重视发挥职前培训,持证上岗,就业准入等劳动政策的杠杆作用,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准入制度。用人单位在招收录用职工时,对取得“双证”即职业学校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优先录用,真正实现职业教育、职前培训与劳动就业直通车。各职业学校要积极做好“双证”的衔接工作,切实抓好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让更多的毕业生和劳动者在学到知识,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使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为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加快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3.4强化政府的统筹协调,推进职教资源的优化整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要求,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合理规划本地区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打破部门、行业办学界限,改变小而全,分散办学、重复办学的格局,整合和优化职教资源,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人力资源转变和地区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在职教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有条件的中等专业学校要抓住机遇,积极联合或合并组建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促进职教资源优化整合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11月26日)
作者简介:范学银(1956),男,自贡市农业学校副书记,高级讲师
相关链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出路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三个转变”推进职教资源优化整合
论“依法治教”与“依法治校”
|